返回 第315章 放榜、冬忙(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事婆子退下,品翠服侍安静茹披上披风,随崔嬷嬷一同到了姜氏正屋。只见里头丫头婆子忙着,见了安静茹就道了一声喜。桌上放着一些礼品,姜氏坐在桌边细看一回,抬头朝安静茹道:"吃了午饭,你回娘家一趟吧。"

安静茹心头一震,喜悦很快蔓延上来,这个时候回娘家,姜氏还特意预备了礼品,只有一件事儿,就是弟弟安晋松真的考上武举了!

崔嬷嬷也不卖关子,笑道:"方才二老爷打发人回来说,安家哥儿武举二十三名。"

二十三名是比较靠前了,安静茹震惊不已,崔嬷嬷又笑道:"咱们三爷举荐的朱公子,武举第六名。"

文科还没放榜,武举提前倒不意外,毕竟武举考生少很多。安静茹听韩睿华说过,应届武举总共两百人。连文科的零头都算不上,现在是属于大周朝的太平盛世,大多不愿弃文从武。就是武将出身的,也愿意弃武从文。

两百多人中前二十三,这大出安静茹的预料,"这样,儿媳也回去预备预备,吃了晚饭就回去看看。"

姜氏点头,指着桌上的东西道:"这些也带回来。"

安静茹没有拒绝,说实话她有些高兴过头的。可安老爷不太高兴,脸色不好看,老太太倒是挺欣慰的,笑着朝安静茹道:"也算是有出息了。"

武举出身倒不是马上就去打仗,要在军营接受培训,基本是三年时间,之后可以考武状元。当然,安晋松也可以在京城做侍卫,甚至是皇宫侍卫,而不用去前线。

陈氏没什么,只要儿子有出息就好了,反而嗔怪安静茹:"都说了叫你别经常回来,你却不听。这里是娘家人,你不回来我们还怪你不成?等你生了儿子,经常带着我的外孙回来叫我看看,就比什么都高兴。"

有些应酬就是安静茹想推也推不了,韩国公府目前基本是她和刘氏在外头交际应酬。安静茹笑道:"今儿是婆婆叫我回来的,本来也是咱们家的大喜事儿。"

安晋松考了武举,韩睿华推荐,安老爷资助的朱师傅考了第六名,安家俩个人去考,两个人都考上了,可谓双喜临门。

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外头就传韩睿华来了。安静茹抬头,韩睿华从外头进来,身上穿着官服,见过老太太和陈氏,便去书房见安老爷他们。

不知不觉已经是日落时分,安静茹是孕妇,天黑了怕路不好走,韩睿华去书房说了一盏茶功夫的话,便接安静茹回去了。

来的时候,安静茹体会了一把街市的热闹,虽不至于到路不通,但没办法向往常行驶的那么快。回去的时候,竟然被人拦住了。

赶车的婆子道:"是三爷遇上了旧识。"

安静茹只好在马车里等着,同坐的品翠忍不住撩开帘子,天还没黑,街上人来人往三五成群,有些年轻,有些已经满头白发,看得出都是赴京赶考的学子。安静茹也跟着望去,再想想韩睿华,心中嘘嘘不已。

没等多久,马车又继续前进,但走得愈发慢了。到了垂花门下了车,赶车婆子就禀报道:"三爷带人去见大老爷,请三奶奶先回去。"

安静茹点头,晚些时候韩睿华回来才知道,遇上的就是顾家四爷。顾四爷同样是赴京赶考来了,却因为来晚了些日子,找不到清净适合温习读书的地方,因此就在街上晃,遇上韩睿华,韩睿华就把他带回韩家。韩家客房多,顾家与姜氏关系还不错,收留顾四爷也没什么。

正好韩睿钦还要考,两人一处相互学习。韩睿华和大老爷还能给予指点。

"他身边可有人?要不要安排小厮过去使唤?"

"他身边跟着一个管家两个小厮,倒也不用。"

那就只安排一日三餐了,安静茹点头,记下这件事儿。

武举放榜的两天后,文科放榜。刘氏一大早就打发人去看,直到傍晚去看的人才满头大汗回来,彼时大伙都在太夫人屋里,太夫人也等着看韩睿钦的成绩。外头的人说看榜的管事回来,众人也顾不得回避,除了太夫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

管事一边作揖打千儿,一边喜道:"太夫人大喜,三夫人大喜,咱们四爷考了五十六名!"

刘氏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卢氏更是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京城上千考生,五十六名已经十分不错了!

太夫人最先回过神来,淡淡道:"我记得当初华哥考了第九名来着。"

第九名和五十六名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刘氏却不介意,仍旧十分高兴:"华哥得大老爷亲自教导,钦哥哪里能和华哥比?"

但若是和京城其他功勋世家比,没几个比得上韩睿钦。这个成绩并没有让三老爷多高兴,春闱和秋闱不一样,春闱人多,临场发挥也很重要。三老爷对韩睿钦鼓励多于责怪,韩睿钦心态很平和,埋头准备接下来的春闱。

姜家二爷考了三十多名,比韩睿钦好,三爷一百多名,四爷没过。三个人过了两个,姜家二老爷还是挺欣慰的。容惠的未婚夫,孙四爷考了两百名,对此刘氏也觉得没什么,孙四爷是孙家正经的嫡出嫡系,考上举人就不错了。再说,考了举人,进士没考上,再过三年可以继续考。

第二天,三房那头就热闹起来,韩睿钦考了五十六名,这放在功勋世家确实值得庆贺,刘氏是巴不得大摆筵席。三老爷没答应,太夫人直接说欧阳老侯爷过失还没出殡,这个时候摆宴席不合适。(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