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4章 放榜、冬忙(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静茹放了心,笑了笑问道:"我娘、老太太可叫你带什么话儿没有?"

赵嬷嬷笑道:"夫人和老太太都让姑奶奶好好儿养着,家里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

顿了顿,笑容渐渐淡了几分,略显担忧地道:"今儿奴婢回去,遇上蒋大人。"

安静茹能肯定蒋大人的事儿和韩睿华奉旨查办的事儿有关,具体的却也不方便打听,听韩睿华那意思,就是查明了也不会动,不过将把柄交给皇帝握着,必要的时候派上用场。但事情闹开了,不给个交代不可能。

安静茹心头一惊,忙问道:"你可见过蒋大人?"

安家的院子就那么大,要碰面不是不可能。赵嬷嬷是下人,也不用回避什么的。

赵嬷嬷点点头,道:"奴婢冷眼瞧着,蒋大人大不如从前了。"

安静茹心头狂跳,说不得还因为蒋大人与安家的关系,才会让他陷入绝境。但韩睿华说过,就是要给个交代,也不会冤枉了人。蒋大人的事儿没什么,但他确实犯过事儿。

官场上的规则,多个朋友多条路,结个仇家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太夫人这样的性子,都明白要想别被人抓住把柄,就不要制造把柄,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

心里挂着这事儿,晚上韩睿华回来,安静茹略提了提,倒也不是非要韩睿华帮什么忙,既然蒋大人的事儿不要紧,不要往大化就好了。

韩睿华道:"蒋大人的事儿,最多不过罚薪降级。"

虽不致命,但仕途也毁了一半,这种因为公事而非家事的错误,比家事厉害。降级要爬上来,需要的不光是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关系。

但至少与性命无碍,安静茹松了口气,韩睿华沉吟道:"倒也不是没法子,若是继续谋个外放..."

就看蒋大人舍不舍得离开京城,蒋大人的资历是够了,若是不出意外,混到内阁都有可能。继续外放的话,这个可能几乎没了,这内阁大臣是要在京城各部慢慢熬,需要的时间很久,蒋大人外放再回来,看起来不过几年时间,可也许就是差这几年。

安静茹微微叹了口气,"真是一步错,满盘皆输。"

韩睿华盯着她,"这些事儿你别想了,蒋大人和岳父大人那里,我投个信儿就是。倒是小舅子,听朱兄说,他表现不错。"

说到后面,脸上已经是欣慰的笑意,好像有出息的是他的亲弟弟。安晋松这一年的努力,安静茹虽没亲眼看见,但也听说了不少。"他若是把全部心思用在读书上,父亲也不会这么着急,瞧着头发都白了一些。"

"你才十七八岁,他也不过十七八岁而已。"

十七八岁,也该议亲了,安静茹自己想着都觉得好笑,明明是双胞胎,自己却已经要做母亲。弟弟的婚事,母亲开始操心,父亲却还不着急。老太太也和父亲一个意思,弟弟有前途,亲事可选择的范围就宽一些。安家就他一个男孩,以后安家会如何都要看他的。

女人在这个社会的地位不高,但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沈氏,二老爷娶了她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运。比如太夫人,因为她的偏心,一家人住在一处,却是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甚至还要波及无辜。

"好了,这两日你也累了,早些歇着吧,后天欧阳老侯爷四七,你若是不行,就别去了。"

反正吊唁只要有人去就行了,也不一定非要所有人都去。韩家有英国公府王氏婆媳,刘氏婆媳,韩睿龙夫妇,还有二老爷,队伍已经很庞大。

"我没事,不过时常觉得很困,倒是二嫂,看着又瘦了许多。"

三天大考结束,但京城的气氛却还紧张,监考官员忙着审阅考生试卷,在此之前绝对不会透露半点儿信息。大周朝关于科举考试很是严格的,三年一考,从中脱颖而出的人不多,但也不能因为公务员少,就放低标准。

在此期间,外地举人已经陆陆续续赶往京城,负责春闱的翰林,设了投名处,京城比往年不知道热闹了多少。这种热闹对于身在内宅内院的安静茹来说,感觉还不是特别明显,只是管事婆子提醒,遇上这样的情况,府里要置办什么东西,要提前说定,没得到时候没有了。

安静茹想了想,把年货单子也拟了出来,叫慢慢置办着。赶往京城的举人,是要等开春后春闱过了才会离开。大批举人过年都在京城过,而有这种能力的,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好。家庭条件不好的,基本是在老家过了年,然后急匆匆赶来京城,到时候只能休息一两日,便进入考场,如果时间晚了,过了投名的时机,也就错过了,还要再等三年。

当初安老爷进京也是过了年才从南边动身,等到了京城,已经筋疲力尽,直接进入考场。他那时候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体力也不行,所以奇迹没发生。

相对来说,京城的考生就多了几分优越,所以韩睿钦只要举人考试考得好,春闱问题就不太大。

安静茹刚和管事婆子商议了过年打赏用到的金锞子、银锞子的款式,崔嬷嬷笑吟吟从外头进来。安静茹忙从坐处起身迎接,崔嬷嬷上前见礼:"三奶奶现在可忙?"

安静茹摇头:"也没要紧的事儿。"

崔嬷嬷笑道:"夫人请三奶奶过去。"

安静茹迷茫了一下,随即朝管事婆子吩咐道:"就用咱们选出来的这几种,比照往年的数量,若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