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由俭入奢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明过后第二天,西南那边便又传来了消息,这两个月来,李凌官司缠身,李真更被告杀人,左右斡旋,银钱花费不计其数,却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仿佛有人在暗中施加压力,往好听了说,是秉公办理,而说白了,就是不给他们一点机会。

李凌一早或许还不明白,但自从李真哭着说出她对沈菊年做过的事之后,他心中大概也就猜到是李群授意的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李群未必是多善良心软才不跟他翻旧账,说白了,只不过是他天性凉薄,能少一事是一事,翻案之事,尤其是这种陈年旧案,本来便极其艰难,而且彻查之下,还可能会牵连开来,当年涉案受贿乱判的官员也会因此遭殃,失败了,是白费力气,成功了,李凌下狱,蓝绮伏法,他也不会因此而觉得大快人心,最多也就是淡淡一句“哦”。

但别人如若犯到头上,他便不会善罢甘休了,用最简单最直截的手段来达成目的,并且不留下一点把柄,他要做的,就是干干净净。

用李群的话来说,放眼官场,能够生存下来并且步步高升,若没有过犯过官员必犯几宗罪,那几乎是不可能。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欺上瞒下……

这几乎是官场的潜规则,人人都知道这么做是错的,但每个人都会去做,认真查下去,凡做到四品以上的,几乎没有一个是干净的。这样的污点,人人都有,皇帝喜欢这样的臣子,因为有污点即是有弱点,皇帝喜欢你需要你的时候,再大的污点他都可以视而不见,皇帝厌恶你除掉你的时候,再小的污点也足以致命。

对于李群想要达到的目的来说,李凌的污点已经足够了。

对李群的母亲来说,李凌对她的伤害更大。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就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一场官司将李凌几十年的努力毁得一干二净,抄家撤职,他如今已经一无所有了。蓝绮对他,他对蓝绮,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各自分飞,还是相濡以沫,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李群也没有心思再了解了。

李真的杀人罪证据确凿,但因为死者是地位卑下的丫鬟,按律例只被判以流刑。对她来说,或许斩立决会比流刑更好受一点。娇生惯养的少女,在长路漫漫的流放途中,会遭遇什么样的事,其实很容易想象。

李凌一脉彻底从帝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成都太守之位悬空,刚好郭雍与玉宁公主二月完婚,李凌撤职之后,便由郭雍接替了他的职位,身兼多职,统管西南三省。

李群看完郭雍的来信,转头看向沈菊年,见她看着玉宁公主的来信若有所思,便问道:“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沈菊年回过神来,折起信纸,微笑道:“一些私房话罢了,她说的事,郭雍给你的信上定也说了吧。”

李群眉梢一挑,笑道:“你是指玉宁公主有孕之事?”

沈菊年含笑点头。

李群哼了一声:“炫耀。菊年别理会他们,我们慢慢来,不急。”

沈菊年失笑道:“谁说我急了?”说着便起了身朝屋内走去,刚走没几步便听到敲门声,于是又折回去开门。

“师母!”敲门的是林聪,沈菊年一眼看到他手中的盘子,便知道他所为何来了。“我阿母让我送盘子回来。”林聪咧着嘴笑。

沈菊年笑着引了他进来,进了门便看到院中正在晒太阳的李群,林聪忙跟他问好。李群淡淡地对他点了个头。

沈菊年进厨房把昨天乘润饼菜的大海碗取出来交给林聪,林聪接过后不忘阿谀几句。

“师母你做的点心实在是太太太太好吃了!”林聪操着不怎么标准的官话说,“我阿母都说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点心!”这确实是林大娘原话。

沈菊年听习惯了这样的话,因此也只是淡淡一笑说:“喜欢的话,以后常来便是。”天宝贪嘴,她又在家无聊,便常做了许多点心放着,三个人吃不完,天宝也会带着去学堂分给其他人,尝过的人都念念不忘,因此沈菊年虽然甚少出门,名声却早在学生间传了开来。

林聪听沈菊年这么说,也知道多半是客气话罢了,嘴上实在馋得紧,真恨不得跟沈天宝换个身份。

等林聪离开,李群才对沈菊年说道:“你平日里总爱做些点心,看看引来了多少馋猫。”

沈菊年看着他心想,你不也没意识到自己引来了多少芳心乱跳的少女。

其他人家的姑娘就不说了,单是林大娘家的林秀珠就分明对李群抱有别样心思,偏偏他不知是迟钝还是故意忽略了,毫无觉察似的自来自往,也不在意多少人为他碎了一地芳心。

沈菊年洒扫庭前的时候,远远听到林大娘扯着大嗓门跟林聪说着什么,因为说的是闽南话,语速又快,她听得见却也听不明白,便停下了手头事,抬头对来人微笑。

林大娘的丈夫原先是个渔夫,这两年海上不太平,便开始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悠闲日子,可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少了收入,日子一下子拮据许多,林大娘便在文庙外开了间小食铺,卖油条、面线糊之类的小吃,价廉味美,倒也有一笔不大不小的进项。

沈菊年见林大娘走来,便笑着对她点了点头,心里想着该怎么用闽南话跟她打招呼,不等她开口,林大娘便先笑着开口了。“你呵你呵,啊嘞忙哦?我头前(刚刚)叫阿聪来跟你说些事,也是我么得闲,这种事还是要我们大人自己讲才清楚。”

林大娘说得比较慢,沈菊年大概就能听懂了,微笑说:“有什么要紧事吗?进屋里说吧。”说着先转身进去了。林大娘叹气心道,大地方来的人就是不一样,讲话走路都这么斯文秀气。

跟着进去了,不忙说话,沈菊年先泡了茶,做了个请的手势。福建安溪这一代得利于地形气候,多产茶叶,最多见的便是安溪铁观音。闽南人无事便爱闲嗑讲古,讲多了便口干舌燥,因此家中多备着茶叶,也未必是多名贵的好茶,总归是清香微苦,让人舌底生津的味道。

李群爱茶又挑剔,家中用的茶叶便又与别人家的不同,只那气味一散开来,便让人为之一振。

林大娘对茶没什么讲究,但闻着也知道不是凡品了,抿了一口,啧啧叹道:“这茶好着,一斤只怕要一钱银子吧!”

沈菊年笑而不语,其实这茶纵然再贵,也及不上这套木鱼石茶具。一般的茶叶,闽南卖一钱银子,到了金陵可以卖到七钱。而李群所饮的茶叶,便是在产地也要卖到三两银子以上,不过茶叶再贵到底有限,茶具的价格却更是高得离谱,尤其是因茶择具,喝不同的茶便要用不同的茶具与之搭配。几套紫砂壶茶具价格都在数十金之上,一套木鱼石茶具也不知是从哪里搜刮来的前朝贡品,便是有钱也难买到。李家里里外外看着干净朴素,仿佛也只是普通的小康之家,乡里人不识风雅,也仅觉得李先生不是个俗人,但若让真正的内行人见了,必要大叫一声败家。

沈菊年和林大娘就着茶点闲聊了起来,不到两句便进入了正题。

林大娘咬了一口绿豆糕,饮了一口极品观音王,只觉得仿佛身在人间仙境了,慨叹了一番,这才开口道:“菊年啊,你家先生教书又不收银子,这家里够开销吗?”

沈菊年听明白了,点头道:“那还是够的。”

林大娘显然不怎么相信,叹气道:“你家李先生是大好人,不过这日子也是要过的,没有进项怎么行呢?你看我那个林记小食铺,一般一般做着,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四两银子。”

沈菊年听着连连点头称是。林大娘自我感觉也挺好,笑容深了几分,又道:“我看你们一家人要吃要穿,就算再有钱,也是坐吃山空,啊你唆丢不丢?(对不对)”

沈菊年脑中翻译了一下,才笑着说:“丢,丢。”心里想,那几十万两银子要什么时候才会坐吃山空?

林大娘满意笑道:“所以啊,我就想,你这做点心的手艺一万个人里都挑不出一个来,不然你到我店里做事,我们把小食铺做大了,就是卖卖糕点,我算过了,一个月估计都能有这个数的进账。”林大娘说着,压低了声音,比了十根手指。

沈菊年讶异地挑了下眉。“十两?”

林大娘呵呵一笑。“吓到了吧。”

一般说来,十两银子就够普通人家一年的用度了,一个月挣十两,那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是很多了,简直是暴富。沈菊年本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近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把李群的身家计算了一遍,看惯了五百两以上的数目,一时之间对十两银子的价值有些换算不过来。

一包茶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