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走进警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到中秋节的一天下午,张阿年来家里找我。

他问我要不要去当兵,要的话和他一起去报名。

“好啊!”

我满口答应。

这一年多来,我经历了考试的变故,正愁找不到方向,觉得能去当兵那也挺好,更何况有同学一起作伴。

很快接到了体检的通知。

体检的结果我合格,张阿年不合格。

知道结果后我和他聊了好长一阵子。

他觉得已在厂里有份事做,而且刚派去上海江南造纸厂学习了两个月,厂里在重点培养他,去不去当兵无所谓。他希望我如果能去当兵好好干,争取能留在部队。

相勉励了一番。

过了两天中午,有人带信到造海塘的工地,叫我回家有事。

原来是带兵干部来家访。

若干年以后我去江苏当过接兵团政委,应该是体检政审都合格,初定了兵员,由接兵单位作次家访与本人见面,没有问题就发入伍通知。

乡人武部干部介绍接兵干部姓邵,是个40来岁的中年男军官。

那位邵干部了解了一些我的情况,感觉到对我是高中生和担任过小队会计挺有兴致。

“我们是宁波的武装警察部队。”

“这里的岑港边防派出所和我们是一个性质。”

“目前在小沙正在建边防派出所,以后就管小沙和长白的治安。”

他介绍部队情况的三句话我一直没忘。

岑港派出所我们从小就知道,读小学时学校里高年级的黑板发现“反动标语”,就是二个民警骑着摩托车来查的。

“岑港派出所人来了!”我们惊恐的目视他们进到“出事”的教室。小时候对这类事的记忆特别深刻。

“谢谢你们把这么优秀的儿子送去部队!”

临别时邵干部拉着父亲的手很是客气。

“阿拉儿子不当兵谁去当兵!”父亲的政治觉悟是没得说的。

入伍通知书是碶头一个刚海军退伍回来任大队民兵连长的老兵送来的,家里留了他吃饭,很兴奋的聊了好多部队上的事,给了我很多鼓励。

“我有你这样高中文化早就当干部了。”

“部队里有很多机会,一定要争取提干。”

他的话我一直记在心底。

我家后面的邻居是这位老兵的姑姑家,左右邻舍都过来坐着站着聊了一会。

我要去当兵的消息迅速传遍全村,连周边的村庄也有好多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挨个去亲戚家里走了一遍,都象过年一样招待我。

小姑妈家把正在生蛋的鸡杀了,盛满鸡肉的碗里被对半切开的金黄色的还没长壳的鸡蛋特别显眼。

入伍前最后一天的中午饭是在院子里紧挨着我们家的邻居家里吃的,女主人爷爷的爷爷和母亲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

村里有好几户来预约叫我吃饭,来不及都被谢绝了。

村子里传下来的规矩,女孩子出嫁,男孩子当兵,每户轮流请他们吃餐饭。

没去吃饭的都拿来一份“礼”,有生的或煮熟的鸡蛋,炒好的瓜子花生,也有烧熟的鱼肉。

那是他们掏心掏肺的祝福,希望出门在外象鸡蛋一样活络,不被坏人欺负,躲开各种灾难。象向日葵花生一样子孙满膛,红红火火。

我就这样肩负着全村人的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开启了我25年的军旅生涯!

那一天是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