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关联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乾和简雍离开后勤处后,打算采取什么办法来阻止他。

诸葛寻没兴趣了解,也没时间关注。

这样的事情,第一次或许还有些新鲜感。

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就只剩下无可奈何的麻木了。

对于孙乾和简雍二人,诸葛寻认可他们是刘备手下忠心耿耿的老资格下属。

但也仅此而已了。

无论是从能力上来说,还是从见识上来说。

哪怕是相比较于这个时代的豪杰来说,两人都差得太远太远了。

否则刘备麾下坐拥忠心耿耿的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又有赵云这样的虎将。

怎会在数十年间,依旧颠沛流离,一无所获。

直到隆中三顾茅庐,得无上军师后,才一飞冲天,无人可制!

从这一点上,就足可见二人有多平庸了。

没有天分之人,哪怕再努力,上限早就已经被设定好,无法突破了。

所以对于二人的反对意见,诸葛寻压根不当回事。

至于他们会不会去找刘备诉苦。

诸葛寻同样不担心。

如果刘备不站在他这一边,他也不会站在刘备那一边。

相信刘备,应该是能看清楚这个问题的。

“先生,这是这个月的学习教材,你看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这些内容,是慢了还是快了?”

诸葛寻脑海里转着想法的时候,小乔软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才让诸葛寻回过神来了。

诸葛寻接过小乔手中的“教材”,开始翻看。

说是看,其实也没多少内容。

一共三页薄纸,内容均是笔画在五笔以内的简体字。

譬如“乐”“古”“生”“也”之类的结构简单,便于书写和记忆的字。

略微沉吟后,诸葛寻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太好。”

“先生觉得快了?”

小乔想了想后,说道:“这些字并不复杂,用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呀。”

“不是够不够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快或者慢,而在于不好,不合适,你明白吗?”

诸葛寻驳斥了小乔的观点,微笑说道。

“不是很明白。”

小乔如实说道。

诸葛寻也不着急,语气温和,对小乔讲述道:“你选出的这些字,虽然简单,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实用性。”

“实用性?”

小乔歪了歪头,看上去有些不太理解诸葛寻这句话的意思。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乐这个字,你觉得这些来学习的百姓学会之后,又有什么用途呢?”

“应该没什么用途吧,我也想不到,可能开心的时候会想起来?”

小乔猜测道。

“就算开心的时候会想起来,但一日之中,开心的时间又能有多少呢,即便是想起来了,难道你觉得在开心的时候,他们还会有心思将这个字写出来吗?”

“那先生你的意思是?”

小乔眨巴着眼睛,满脸求知欲的追问道。

“很简单,要摆脱眼前的局面,首先要学会建立联系。”

诸葛寻打了个响指说道。

“建立联系?”

小乔更加茫然了。

“这么说吧。”

见小乔不太能理解关联法的概念,诸葛寻继续举例道:“这些百姓,如今在开荒地中工作,他们日常接触的最多的东西,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呢?”

“土豆,粮食,种地!”

小乔不假思索的说出了三个词组。

诸葛寻含笑点头,补充道:“还可以延伸出上工、丰收、开荒等等词组,这些词组,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内容,让他们学习这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道理呀!”

小乔想了一会儿后,眼睛亮了起来,拍手道:“先生你真厉害,奴家之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以后你就会想到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你只是刚刚接受这份工作,倒也不用对自己要求太高。”

诸葛寻笑着说道。

“先生不也是第一次接触吗?”

小乔望向诸葛寻,笑着说道:“难不成先生之前还收过很多徒弟,积累了许多教授学生的经验?”

“收过呀。”

诸葛寻当然不会被小乔的问题给难住,微微一笑,说道:“别的不说,江东郡主可是我的徒弟,身为江东人,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那又不能算!”

小乔看着诸葛寻脸上的笑容,知道诸葛寻在拿她寻开心,跺了跺脚,颇有些娇嗔意味的说道。

随着诸葛寻的指点和分析,小乔很快领悟了教学的要点,当场找来了笔墨纸砚,直接更改了教材。

诸葛寻在一旁托着下巴看,越看越惊叹。

这一笔钟灵毓秀的毛笔字,让他来学的话,恐怕学几十年也到不了这个境界啊。

欣赏完小乔堪称艺术品的毛笔字,诸葛寻拍板敲定了当月学习内容。

如今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等开学了。

扫盲行动,正式开始!

后勤处紧锣密鼓的开始简体字推行工作,同时开荒地也在热火朝天的开工的同时。

荆州城内,坐不住的孙乾和简雍,迅速开始了他们的走动。

第一家,荆州郑家。

荆州郑家家主郑玄,儒学大师,家族中昔日在朝廷为官者众,灵帝以后,朝政腐败,郑家的入仕途的子弟才逐渐减少。

但当官的子弟少了,却不代表郑家就此衰败了。

相反,抛弃官场倾轧后,郑家的优秀子弟专心研习儒学,将郑家的儒经研究的细微入深。

每年三月、六月、九月,郑家均会在荆州府中展开经诞,其作用类似于后世的名师讲坛。

哪怕是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并起的昏暗岁月,战事汹汹,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的当口,郑家的经诞照开不误。

无数求学若渴的年轻人,将诺大的郑家广场占了个满满当当。

第二家,卢芳卢家。

卢芳此人,乃是当朝大儒卢植的表亲,虽然不像郑家家学渊源,在荆州解读儒经的名气已经天下皆知。

但卢芳本人也是一名儒学研究极为深厚的大儒,不在卢植之下。

说起那卢植,可是刘备、公孙瓒等人的老师,就可以知道,卢芳有多厉害了。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