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2章 吊唁、大考(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静茹明白,这是父亲答应弟弟去考武举的条件,其实安静茹也希望他安心读书。韩睿华两榜进士,且也愿意指教安晋松,不求安晋松和韩睿华一样,但要考个举人才是,他岁数不算大,多考几次也没关系。当然,如果一样就更好了。

韩睿华基本是一路通过,否则他不可能是这么年轻的两榜进士,但像他这样的实在太少了。

"父亲这样,弟弟的身子可吃得消?"

陈氏蹙着眉头叹气:"我何曾不是这样想的,可你也瞧见松儿的模样了,比谁的精神都好。"

做喜欢做的事儿,总是不会觉得累,安静茹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反过来安慰陈氏。一晃半个月,陈氏盯着安静茹的肚子瞧了半晌,"这都快三个月了,以后没要紧的事儿别乱跑,月份大了,身子愈发笨重。"

安静茹点头,笑道:"今儿就想回来看看,还有几天便是大考,正好睿华沐休。虽然他是文科出身,到底是经历过的。"

安老太太忽地问道:"那个贺三姑娘是什么人?"

安静茹一愣,过了中秋节,欧阳老侯爷过世,就没听说过贺三姑娘。不由得看了一眼陈氏,肯定是母亲告诉老太太的,母亲什么都会给老太太说。

"贺三姑娘是西京总兵大人贺三老爷的女儿,贺三夫人与王妃有些交情。"

韩家找到安家的时候,韩睿华已经二十一岁了,之前不可能没有议过亲。陈氏大概也猜出什么来,老太太就完全肯定了。

虽然议过亲,但没结果,所以不值一提。老太太道:"其他的你也别多想,好好照顾丈夫,孝敬公婆,任凭什么样的人家,你都是韩家明媒正娶的。"

陈氏不但提到贺三姑娘,还将那日的事儿说给老太太听了。贺三姑娘不甘心,安静茹也能感觉出来。安静茹微微一笑,保证地道:"夫君对我很好,婆婆也很好。"

中午留在娘家吃了午饭,因家里还有事儿,安静茹也不好待太久。头一件,姜氏的病情虽然好转,却还在调理当中。老太太和陈氏都明白做人家儿媳妇的那些事儿,陈氏亲自送他们出门。

回到韩家,韩睿钦已经在荣恩轩的书房等韩睿华。大考越来越近,韩睿钦也越来越紧张,三老爷是进士出身,韩睿钦的书基本是三老爷看着读的,但三老爷比起韩睿华,还差了一些,韩睿华考上庶吉士,是两榜进士。三老爷对韩睿钦的希望亦是两榜进士。

韩睿华去了书房,安静茹换了衣裳就叫人下去备了些茶点送去书房。不多时,姜家二爷、三爷、四爷还有杨家哥儿来了,荣恩轩的书房小了些,大伙转移去了前厅大书房。

安静茹去请了姜氏的安,说了一会儿闲话,晨哥儿听说外头书房大伙在讨论学问,下学后也嚷着要过去听听。姜氏被他缠的没办法,只好叫品菊把晨哥儿送过去。

崔嬷嬷就笑道:"晨哥儿爱读书,夫人理应该高兴才是。"

晨哥儿就是继承了大老爷身上的爵位,也要自己有本事才能谋到实权,真正意义上的入仕。姜氏心里很欣慰,不过脸上没露出罢了,到忽地和安静茹提到了顾家。

顾家和姜家有些交情,每逢过年的时候,姜氏都能收到顾家的年礼,顾家家丁兴旺,唯独女孩儿特别少,今年送年礼的婆子说道顾家大奶奶终于生了个女儿,家里上上下下都十分欢喜。

"晨哥儿还这样小,太医都说了让母亲安心养着。"

确实没必要这么早就提到晨哥儿的婚事,且顾家的女孩儿如今大概才学会走路,这么早就订下,以后长什么样还不知道呢。

姜氏只拿眼睛盯着安静茹,半晌才笑道:"晨哥儿是小了些。"

安静茹心房不由得一跳,她是真没其他意思,但姜氏可能误会了。想说点儿什么,却又觉得说再多也无意义,遂抬头问崔嬷嬷:"我记得母亲的药到明儿就没了,可叫人请了太医?我瞧着母亲的气色好了些,药也该换换了。"

崔嬷嬷陪笑道:"到底三奶奶心细,奴婢天天儿伺候夫人,竟没想到这些。"

不是没想到,是不希望姜氏胡思乱想,所以才替安静茹说好话。安静茹笑道:"也是今儿回娘家,娘家老太太忽地说起,我才想到这些,药量重了,吃久了身体就产生了抵触,反而见不到药效。"

崔嬷嬷恍然:"那就更应该请太医看看再说。"

从荣景园出来,安静茹才发现手心黏黏的,竟出了好些汗。姜氏屋里固然暖和,但更多的是自己陪着小心谨慎。

品翠低声道:"病中多思..."

姜氏的情况确实如此,虽然她怀孕后,姜氏也没少关怀,可同样心头的忧思也没少。姜氏活的很累,安静茹幽幽叹口气。下意识地将手放在腹部,仿佛能感觉到里头那个小生命的心脏在跳动。

韩睿华回来比较晚,姜家三位爷们和杨家哥儿日落时就走了,韩睿钦多待了一会儿,因为明天韩睿华要继续忙,五日一沐休,等到韩睿华下一次沐休,他们已经进了考场。平常时候,韩睿华回来的都比较晚,韩睿钦也不好过来打搅。

大老爷中秋节那天劳神过度,这些日子三老爷没叫韩睿钦去请教大老爷。

安静茹见韩睿华面露疲倦,忙叫赵嬷嬷等人把晚饭摆上,才想起晨哥儿来,韩睿华笑道:"我亲自送他回去的。"

犹豫了一番,安静茹没将姜氏的心思说给韩睿华,笑问道:"妾身弟弟的长进如何?"(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