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23章 长安城异变将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监视的宦官,脑袋像小鸡啄米样,打着瞌睡。

突然,那宦官的眼睛瞪得溜圆!

呀!

皇帝竟然给文天祥腰带!

宦官心里乐开了花,邀功请赏的机会来了!

……

文天祥走出未央宫宫门,被外面的情形吓了一跳。

宫门外,甲士林立,矛戈反射着刺眼的光亮。

“文博士,好安稳啊。”说话者,正是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

“原来是牛将军。”文天祥拱拱手,扭身便要走。

“等等!”

“唰!”

随着牛辅的喊声,几名甲士挺矛戈拦住文天祥的去路。

镇定沉稳的文天祥也不免紧张。“这、这是为何?”

“闪开!”牛辅吼道,“文博士乃陛下近臣,尔等竟敢挡文博士的架,找死吗?”

听话听音。牛辅话是冲属下说的,却是给文天祥听的。

“他们都是粗人,不像文博士满肚子学问,莫怪。”牛辅很是客气。

“哼!那,文某告辞了。”

“慢着,还请文博士移步,太师有要事请教文博士。”

文天祥还能怎样,去也得去,不去也得被绑了去……

……

太师府里,董卓敞着怀,露出一身肥肉,堆坐在席子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文天祥。

“文博士,今日为陛下讲解的哪篇经典啊?”

“回太师,是《尚书》之《五子之歌》。”

“哦……”董卓已经接到宫里宦官的密报,那宦官听不懂别的,名字却还记得住。“不错。《五子之歌》是教人悔改的文章,文博士给陛下讲解,教陛下做圣明君主,文章选得好,该赏。”

“下官供职国子监,为陛下解读经史,分内之责。岂敢要奖赏。”

“欸!做的好,就该受奖。来人!”

奴婢将一条镶嵌着五色珠宝的腰带捧到文天祥面前。

“多谢太师。”

文天祥不敢不接。

“换上吧。”董卓紧盯着文天祥。

“这……”文天祥身上所扎的,正是皇帝赐予的腰带。“下官所用腰带,乃陛下所赐。实不敢忘君之恩。”

“换上!”董卓的眼中露出凶光,“文博士是嫌老夫送你的腰带不够贵重吗?!”

逆贼!

文天祥心中暗骂,但为了大计,不能不委屈求全。换了腰带。

奴婢将刘协赐予的腰带捧给董卓,董卓狞笑着盯着文天祥。

文天祥声色不动。静候原地。

董卓抄起书刀,猛地割开腰带!

腰带中,空空如也!

董卓愣了……

片刻,大声笑了起来。

“吼哈哈哈……”

“宋瑞啊,老夫不过和你开个玩笑,莫要在意。来人啊,赏!”

……

文天祥回到自己家中,抄起刀子,向几案上董卓赏的锦缎,狠狠刺去!

在文天祥眼中。那锦缎就是肥硕的逆贼董卓!

一刀!又一刀!

文天祥发泄着心中的狂怒……

“当啷!”

文天祥终于发泄完怒气,撇了刀子,坐在地上,大喘粗气。

片刻,文天祥慢慢站起,悄悄走到门前,从门缝向外查看,确认无人,才转回到几案处,将被割得稀烂的锦缎撇到地上。伸手从发髻了,抽出一个细细的纸卷。

拿过灯来,展开纸卷……

刺血诏书!

诏书,是写给中散大夫伏完、安集将军董承和国子监博士祭酒文天祥的。

伏完是伏贵人的父亲。董承的女儿也刚刚被选入宫中,侍奉皇帝。

两寸见方的小纸片上,用蝇头小字写着:朕在长安,如困囚笼,伏、董、文诸卿救朕,朕必不负卿等。

字迹鲜红。竟是刘协刺血所书!

最下面,是鲜血写的一个“协”字!

文天祥向着未央宫的方向跪伏下去。

“陛下……”

席子被泪水浸湿好大一片……

……

太尉府里,杨彪杨修父子,正欣赏着钟繇的书法大作。

杨修边看边赞:“妙!钟侍郎的书作,既有上古文字的藏巧于拙,又有秦篆的挺拔秀丽,更兼容汉隶生动之笔势,果真妙不可言!”

杨彪也在欣赏,却没杨修那份心情。

弘农杨氏,虽仍是当今第一门阀世家,但也不复往日辉煌。

弘农杨氏一世祖杨敞,汉昭帝时,官至丞相,开创弘农杨氏之名。

至五世祖杨震,官居太尉,将弘农杨氏的名望推向顶峰。被人称为“关西孔子”,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名言。

“四知堂”成为弘农杨氏骄傲数千年的堂号。

传至杨彪这一辈,弘农杨氏已历经八代。名望仍在,但已是今非昔比。

乱世之秋,杨彪根本不敢奢望能再创先祖那样的辉煌,只要能保持弘农杨氏一门不垮,就满足了。

可是,这乱世,能给他机会吗?能容弘农杨氏屹立不倒吗?

杨彪愁眉不展,若有所思间,一名奴仆奉上书信一封。

“南阳?马太傅的来信?”

马日磾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

马家也是门阀大族,和弘农杨氏关系密切。

两家通好,杨彪和马日磾又是同殿为臣,关系自然不错。

只是,马日磾太过迂腐、太过固执,不懂变通,杨彪多少有些瞧不起他。

马日磾来信干什么?

杨彪疑惑地展开信件,很快看罢,一脸凝重……

“父亲?”

杨修关切地问道。

杨修是杨家下一代中的佼佼者,杨彪很喜欢杨修,也很希望这个被世人赞誉为天才的儿子,能把弘农杨氏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杨彪有意培养杨修,将马日磾的信递了给他。

杨修看罢,皱起了眉头。

信很简短,意思很直白简单,就是谴责董卓,请杨彪为天子和汉室江山社稷考虑,设法救皇帝陛下逃离长安,回归中原。

“马太傅这样做,太不合适了吧?”

杨彪有意教导杨修,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马翁叔虽位居太傅高位,但这手伸得也太长了,竟然指使父亲行冒险之举。”

杨彪无奈地叹口气……

杨修啊杨修,虽有天才之名,却把天才多用在小聪明处,在机变权谋上,还欠着太多火候。

“修儿啊,这信,绝不是马翁叔心甘情愿所写。”

“哦?”杨修眼睛一亮,他的聪明,总是表现在这些地方。“难道是袁公路逼迫所写?”

杨彪不答,沉吟片刻,果断地一挥手。

“长安将生异变!短则月内,长则不会超过三月。嘱咐家人,这段时间,不是必须之事,一律不准外出!”

“父亲,有这么严重吗?”

“修儿啊,记住,”杨彪拉过杨修,语重心长地教导着,“咱弘农杨氏,立家之本除了忠君报国,光明磊落之外,还有一条,那就是谨慎!”

“孩儿懂了!”

“恩。立刻吩咐下去,这段时间,家里所有人,不得和其它府邸世家的人来往。修儿,你也不准随便出去。”

杨修嘴唇动动,他想说,他已经约好了钟繇等人,去游览名胜、研究书法。

杨彪严肃地道:“哪都不许去!我也要小心了。传出话去,就说我病了,任何人来访,都不见。”

“好的,父亲。”

“还有,派人回华阴老家,那里是潼关要隘。嘱咐老家里的人,杨氏家兵,绝不可随意动作,以免引起驻守潼关西凉军的误会。”

“好的。”

杨彪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一句:“修儿啊,一定要记住,慎言慎行,方能保我杨氏一门家运长久……”(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