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李群的警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菊年捧起茶杯,掩饰自己方才的失态。

萧娉婷笑着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三个丫鬟嬷嬷。

“七小姐。”李群淡淡点了下头。

“先生远道而来,怎么没有让下人通传一声,也好让学生为先生接风洗尘。”萧娉婷笑得七分真诚,三分含蓄。

“不必麻烦了,我只是来见菊年,稍后便离开。”

萧娉婷脸色未变,眸光在沈菊年面上一转,随即笑道:“先生只是来见菊年?菊年在萧府住得好好的,先生害怕我们吃了她不成?”

沈菊年一笑,一抬眼,正对上李群的目光,听到他声音清冷而不容拒绝地说:“多谢七小姐这段时间对菊年照顾有加,但叨扰太久实在过意不去。我已为菊年找好了去处,不日便带她离开。”

萧娉婷一怔,尾音不自觉地扬了起来。“离开?”

沈菊年接道:“同在金陵,距离不远,七小姐若是有事找,也是极方便的。”

萧娉婷脸色微变了变,最后目光落到沈菊年面上,眸带清愁道:“菊年,你真的要走吗?”

沈菊年面露难色,语气却十分坚定。“七小姐,此事菊年已同您说过,还请您谅解。”

萧娉婷叹了口气,“你既然心意已决,我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你住在哪里?安全吗?离这里远不远?”

沈菊年看向李群,李群替她答道:“东城民巷,十七号。”

据此也不过个把时辰的距离。

沈菊年安慰萧娉婷道:“七小姐放心吧,那家主人是先生旧交,绝对靠得住的。”

萧娉婷叹道:“你这么说,我也只有放心了。”又转头问李群道:“天色不早了,先生可要在萧府住一晚再离开?”

李群摇了摇头,却只转头对沈菊年道:“我去同戴老知会一声,你明后两日便可动身。”说着便起身要走,萧娉婷忙也站起来,道:“我送先生一程。”

李群不置可否,对沈菊年道:“你病方痊愈,好好休息。”

沈菊年含笑点了点头,目送李群离开。

萧娉婷尾随李群出门,不出几步,便开口问道:“先生可要参加今年科考?”

李群余光自她脸上扫过,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不打算。”

萧娉婷怔愣了一下,慢了半步,被李群甩开了一小段距离,忙又拾步追上。“先生,先生……”

你就那么讨厌我吗?

萧娉婷咬紧下唇,眼中闪过一丝忿恨。

她哪里不如沈菊年,为什么他眼里只看得到她!

眼看到了大门,萧娉婷不能再多送一步了,本有许多话想问他,却没有机会再问了。

萧娉婷心生沮丧,却见李群忽地停下步子,转过身望向她,不禁心脏猛地一跳,瞪大了眼睛回望他。

“七小姐。”李群淡淡道,“菊年为人单纯善良,以诚待人,亦希望他人也能以诚相待。她既视你为亲为友,还希望七小姐不要让她失望。”

萧娉婷的心蓦地冷了下来,艰难地扯出一丝微笑,一字字道:“那是自然。”

沈菊年,沈菊年……

紧紧攥着的右手中,指甲深深刺入皮肉,一声脆响,断裂。

——————————————————————————————————————

沈菊年正在收拾行李,听到萧娉婷的脚步声走近,抬头看向她。“七小姐,小……先生走了吗?”

萧娉婷笑如春风。“是啊,先生似乎很忙。”

有些话想了许久,沈菊年觉得不能再瞒着她了。“七小姐,您对先生……还有……”

“没有。”萧娉婷打断她,立刻答道,“当时年纪小,不懂事,怎么能当真呢?”

“那就好……”沈菊年不由自主一声低喃,却没有逃过萧娉婷的耳朵。“菊年,你看上去似乎松了口气?”

因为他乃方外修道之人,无功名利禄在身,非小姐良选,若真的喜欢上,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沈菊年心里这么想,却不能这么对她说,只是道:“菊年见七小姐成熟了许多,心里欢喜。”

萧娉婷嘴角一勾,心里想:菊年,连你也骗我……

“菊年,你何时离开?”

萧娉婷坐在她对面,看着她收拾几件简单的衣物,萧府为她做的,她一件也没有带上。

“明日过午吧。”太早或者太晚都不好。

“你走之后,只有我一个人了。”萧娉婷叹了口气,“菊年,过两天婉茹姐姐便要出阁了,你不能多留几天吗?”

沈菊年笑道:“已经打扰够久了,既然先生已经对人家说好我这两日便过去,如何能再让人家久等?反正同在金陵,五小姐出阁那日,若有需要,我再过来便是。”

萧娉婷一笑,道:“那可说好了,婉茹姐十六号出阁,你十五号便得过来。”

萧婉茹向来待人亲厚,与沈菊年也算不错,出阁乃女子一生大事,她也不会故作矫情,拒了她的好意不来。

———————————————————————————————————————

东城民巷在金陵相对僻静的一方,住的都是普通百姓,屋子虽小,沈菊年却觉得亲切许多。

戴老年过半百,有儿有女,但儿女皆在外谋生,没有同他住一起,只有一个三四岁大小孙子让他们夫妇俩带着。院子里收拾了一间干净的房屋,朝阳通风,正是为沈菊年备下。

据戴老说,李群的母亲原是金陵大户人家的小姐,后来没落了,但戴老一家曾受他们大恩,是李夫人娘家的家生子。李夫人死后,他们也被放了出来,几年前李群来京,才与李群相认。说起往事,老人不胜唏嘘。沈菊年见他们夫妇为人诚恳,也敬重他,称呼一声“戴叔”。

沈菊年便在这里住下,两个老人家,还有一个白白胖胖的面团人儿,让她仿佛回到了旧时的安州。

戴老的小孙子小名粽子,总是吮着指头扒在门边偷看沈菊年,被沈菊年发现,便一脸红扑扑地往回跑,跑不到两三步,又停下了扭头“偷看”……

沈菊年含笑看着他,心想,若天宝在,过两年也会是这般模样吧。

“粽子,过来。”沈菊年在厨房做饭,见粽子又在探头探脑,不禁笑着招了招手。

粽子一双眼睛骨溜溜的,很是认真地考虑了一番,才一步步挪了过去。

沈菊年从灶上捏了一角糖糕逗他,“叫姑姑,姑姑就给你糖糕吃。”

粽子看了一眼糖糕,口水莹莹,咽了一下,没气节地为一块糖糕折腰。“姑姑……”

小孩子的声音就像这糖糕一样糯软甜美,沈菊年心里蓦地有些苦涩,把糖糕放他手心,揉了揉他的脑袋,柔声道:“去外面玩,厨房里热。”

粽子得了吃的,心满意足地蹦跶出去。

戴老坚决不肯收沈菊年银子,她也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便帮衬着做些杂务,这样的日子让她觉得分外充实,等待的日子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沈菊年做好了饭,又回屋里收拾了一番,换上干净衣服,这才出门赶往萧府。

这一日便是十五,出阁前夜,府里几个姐妹相聚吃酒,新娘子嘱咐沈菊年一定要到,她不好扫了她的面子,在这个日子里惹她不快,便应允了前往。(未完待续)

『添加到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